登高望远,方知远山长。9月19日下午,作为2018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主体活动之一的国际茶文化高端论坛,在都匀举办。论坛围绕国际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贵州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开展研讨,聚焦国内外多位茶界专家的真知灼见,启迪大家对茶叶发展的思考和讨论,共同献上一场盛大的学术饕餮盛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主持论坛并作报告
论坛由黔南州人民政府、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以及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省茶叶协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协办。
贵州茶的发展潜力
作为东道主,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首先登台为家乡好茶“吆喝”。他巧妙地用四个“香”,介绍了都匀毛尖在生态、历史、工艺、发展潜力方面的优势。
如何做强黔南茶业?黔南州政协主席魏明禄提炼出“八字诀”:文化引领 突出特色。魏明禄说,都匀毛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且具有领袖、贡茶、佛茶以及民俗茶文化的特色,应进一步加以系统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将都匀毛尖文化贯穿于生产、加工、营销各个环节。
论坛还邀请到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现场分享,他总结了贵州茶的“三块长板”与“三块短板”,涉及产业集中度、人才资源、品牌知名度,并提出“顺天时、适地利、修人和”的补短板策略。“做好贵州干净茶、提升贵州的新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现场畅谈贵茶发展六大底气,并指明做好干净茶的具体路径。
中国茶业升级之路
新时代,茶叶发展有了新定位、新要求,中国茶和茶文化要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的茶生活作出新贡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国建对中国茶产业的现代发展路径发表看法。他认为,当前,常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一系列问题:环境污染、土壤退化、茶叶品质下降、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因此,茶园生态化是唯一出路。
郑国建向大家分享了生态茶园系统的构建。生态茶园就是茶园及其周边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保障茶树健康生长的自然平衡系统。另外,他还提出,通过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茶和茶文化的多元功能。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教授,用他的“国际眼”带领与会嘉宾了解国际领域关于绿茶和红茶及其功能成分与健康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提出绿茶和红茶的健康养生价值,以此驱动贵州绿茶和红茶的健康消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茶和茶文化,在交流碰撞中激发思考和创造。“韩国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传入韩国后,经过了不同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韩国独特的茶文化。”作为演讲中的唯一一位国际茶人代表,安徽农业大学在读博士、韩中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俞晶壬从历史渊源说起,将韩国特有的茶文化及内涵娓娓道来。
为助力国饮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传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先生结合2018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的主题“荟茶 汇人 惠天下”,提出要将茶文化讲生动、具体,让茶走入寻常百姓家。
孙忠焕常务副会长演讲内容精选
黔南州连续举办三届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都十分非常成功。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荟茶·汇人·惠天下”,我认为是有大格局、大情怀的。
1956年毛主席将其命名为“都匀毛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都匀毛尖为什么“生”在都匀,西湖龙井为什么“生”在西湖?茶的产地不一样,茶的品种不一样,茶的文化就不一样。
中国的茶与人一样,有许许多多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的茶文化,这是世界上任何的茶文化都无法与中国茶文化相比拟的原因。习总书记要求都匀毛尖走出去,真正做到“惠天下”。
人的参与,使得茶内化、文明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是文人的风雅。品茶、茶艺是美学意义上的茶,以茶会友是媒介意义上的茶,禅茶一味是哲理意义上的茶……茶有如此多的内涵。种茶卖茶,是养家糊口的需要,品茶玩茶,是休闲的需要。茶文化不是抽象的,是生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是中国茶文化自信的依据。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都匀的茶人会,让各路茶人汇聚在此以茶会友,就是让我们不忘初心,希望未来能通过大家的努力让茶产业真正面向产业、大众、市场、世界。让茶与茶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